课程
  • 课程
  • 资讯

2017年考研择校及专业选择:科学+慎重

2016-01-12 05:20:10 来源:北外网课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考研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并不是考生漫漫人生路上一个孤立的选择,相反,它与考生此后的职业生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有研究指出,本科学历就业人群中约有一半从事与本科专业无关的工作,但研究生以上学历就业人群中有百分之九十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长远来看,考生在选择研究生学校和专业时也就是在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因此这个选择务必要做得科学、做得慎重。

专家建议1:做一些专业的心理及职业性格测试

目前许多院校都已开设心理及就业咨询中心或其他类似的机构,为学生提供心理及职业性格等方面的专业测试。有些院校因为已经具有了非常成熟的相关咨询机构,甚至可以在职业发展规划之外就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心态等提出有效的建议,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极为有利。

许多中国学生还未重视起职业规划以及相关的测试,事实上,目前这个领域已经取得了较为先进的研究成果,足已为很多不了解自己、或自以为了解自己的学生提供科学而较为准确的自我定位。

在对自己的职业心理、职业性格有了科学全面的了解后,学生自己就可以解答如下问题:

1. 我是研究性人才还是工作型人才?

目前国内有两种研究生培养方式:一种是学术取向的,一种是职业取向的,比如MBA、MPA和法律硕士等。但由于各学科和专业之间就业率的差距很大,考生在选择时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是否喜欢,还要考虑家庭和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一般情况下,读职业取向的研究生学位比读学术性取向的学位花费要多,但未来的职业回报预期要大。

2. 我是否适合继续学习目前专业并从事相关工作?该专业的哪个方向适合我深入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和爱好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也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它往往是获取知识,成就事业的源头。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也指出: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也是消化不良。反之,如果在饥饿的情况下,把食物吃到胃里去那它就会乐意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从这个论述中,可以看出,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它可以使大家学习时得心应手。再则,研究生毕业后要继续自己的专业,如果没有兴趣会感到枯燥、无聊和乏味,这样浪费的不仅仅是我们三年宝贵的学习时间,更是一生的生活情趣和生活质量。所以我们在选择专业时要对自己的兴趣作清晰的认识和判断。

3. 如果我不适合继续研读目前所学专业,我应该转而学习什么专业?

每年都会有许多学生选择跨专业考研。跨专业考研有利有弊,提倡能够理智选择,而且应该尽早选择。很多在备考的最后阶段冒险换专业的考生,只能放弃名校,报考专业实力强的学校。而跨专业考研的决定越早做出,择校选专业的空间就越大。

建议跨专业考生选择一个跨度不太大、且在一定程度上与原来专业相关的专业,比如从新闻学到传播学。这样做不仅仅备考的难度没有那么大,更多元化的相关专业知识也会让你在找工作时脱颖而出。一般来说,金融硕士、会计硕士、法律硕士、艺术硕士、新闻传播硕士、金融学等偏文的专业比较适合跨专业,而法学、计算机、化学、物理等专业性较强的专业,不建议跨考。

专家建议2:全面收集院校数据资料、整合分析

所收集资料应该涵盖:

1.历年推免生所占的比例:推免生比例过高的学校,由于可供考取的名额过少,无形中提高了考取难度,一般不应选报。

2.历年招生人数:招生人数过少的高校,考取率较低,一般不应选报。

3.历年复试分数线和录取比例:复试分数线的高低、录取比例的大小意味着竞争力的强弱。考生在选定某些专业时可根据往年的这些实录来定夺专业的取向。

4.学校的培养年限:大多数学校研究生培养年限为3年或2.5年,少数学校学制为2年。考生需要了解自己所报考学校、专业的学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5.学校的综合实力:教育部和有关机构都会公布大学以及各专业的排名。考生可以根据排名表直观地看到研招单位的实力。另外,考生还可以通过上目标单位的网站和其他渠道了解学校声誉、历史、学科架构、硕博士导师数量和质量、硕博点数目以及开设年份。

6.师资力量:高考选的是学校,考研选的是导师。一般而言,名校的冷门专业具有不错的师资,这与名校自身雄厚的师资配备紧密相关。冷门院校热门专业的师资相对较弱。

7.学校所在地理区域以及就业情况: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的地区差异比较显著,地域集中程度非常高。比如帝都北京,一直是考研的热点地区,其招生单位数量占全国总数的20%左右,招生人数占全国总数的近15%。大城市就业机会相对较多,但人才竞争也相对激烈。

8.专业就业情况:虽然近年报考研究生的人越来越多,但仍有一些专业报考量不足,个别甚至出现招不满或无人报的现象。因此,一些热门专业或热门学校中那些相对冷门方向及专业,同学不妨有选择地报考,比如石油、地质、环保、文物、珠宝鉴定等。而且,眼前的“热”专业,并不代表以后的就业形势一定会好,可能研究生毕业时所谓以往“热门”专业已经成为当时的冷门了。所以,考生要把握社会宏观走势,判断社会各行业需求。要了解行业特点,分析需求总量。

专家建议3:慎重不等于犹豫不决,更不等于畏手畏脚

虽然考生在择校选专业时需秉持慎重的态度,但万万不可长期纠结于学校及专业的选择,最好在每年5月左右做好决定,留够复习的时间。

此外,考生在报考学校及专业时,应采取毛主席的“胆大心细”策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目标适当定高一些,并为之放手一搏。事实上,百万考研大军中有很大一批普通院校的学生渴望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未来,他们中很多人只是高考失利又不想复读,心中的名校梦从未磨灭。考研成功最重要的有两个因素,一是自信,二是坚持。有了目标就去努力,只要制定周密详实的“攻坚”计划,扎实有效地复习,从三本逆袭名校大有可能。

另外,在备考初期如果几个学校实在难以抉择,可以先就公共课和几所学校通用的专业课书籍复习,等到8、9月份各院校招生简章发布后,就培养方式、招生人数、历年复试分数线、报录比等因素进行综合比较后再选择。

分享到:
外语学习